《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以下选取其中五则原文并附上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学而篇第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它,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这不正是一个君子应有的风范吗?”
二、为政篇第二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时能够独立处事,四十岁时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时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岁时能听进各种不同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但不会违背规矩。”
三、里仁篇第四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仁由义,成人之美。”
翻译
孔子说:“住在充满仁爱的地方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这样的环境居住,怎么能称得上明智呢?以仁德为根基,遵循道义行事,成全别人的美德。”
四、述而篇第七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弯起胳膊当作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无关紧要。”
五、泰伯篇第八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
曾子说:“读书人不能没有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漫长。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不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吗?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追求,这不是一件很遥远的目标吗?”
以上五则选自《论语》,内容涵盖学习态度、人生修养、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孔子对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这些智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