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是什么意思,发音是什么?】“檗”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常出现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读音,本文将从含义、发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檗”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主要出现在一些专业术语或古文中。其本义是指一种树皮,尤其是某些树木的外层树皮,具有苦味,常用于中药或传统工艺中。此外,“檗”也常与“黄檗”连用,指一种植物,学名为 Phellodendron amurense,又称“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在发音方面,“檗”的拼音是 bò,属于第四声,需要注意不要误读为“bái”或其他声调。
在书写上,“檗”字结构为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白”,整体笔画较多,书写时需注意结构的平衡。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薄(繁体)/檗(简体) |
拼音 | bò |
注音符号 | ㄅㄛˋ |
部首 | 木 |
总笔画 | 15画 |
字义 | 1. 树皮,尤指某些树木的外层树皮 2. 黄檗,一种中药材 |
用法 | 多见于古文或中药术语中 |
常见词组 | 黄檗、檗树 |
造句示例 | 黄檗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
三、注意事项
- “檗”字虽然不常见,但在涉及中医药、植物学或古文阅读时可能会遇到。
- 发音为 bò,不是“bái”或“bó”,需要特别注意。
- 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极低,建议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需要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檗”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果你在阅读古籍或药典时遇到这个字,可以参考本文的解释和发音信息,帮助更好地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