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兵黩武解释】“穷兵黩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道,其民不戴,而穷兵黩武。”原意是指竭尽全部兵力,滥用武力。现在多用来形容国家或个人在军事上过于激进,不顾一切地发动战争,甚至不惜牺牲人民的生命和资源。
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不理智、过度依赖武力解决问题的行为,强调应以和平方式处理矛盾。
穷兵黩武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穷兵黩武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原意 | 竭尽全部兵力,滥用武力 |
现代用法 | 比喻过度使用武力,不理智的军事行为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兵强马壮、好战成性 |
反义词 | 以和为贵、偃旗息鼓 |
使用场景 | 批评军事扩张、战争政策等 |
实际应用举例
1. 政治领域:某国为了扩大领土,频繁发动战争,被外界称为“穷兵黩武”的典型代表。
2. 历史事件: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大举侵略亚洲各国,被视为“穷兵黩武”的历史教训。
3. 日常用语:家长若一味用暴力教育孩子,也被认为是“穷兵黩武”的表现。
总结
“穷兵黩武”不仅是对军事行为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决策方式的批评。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应更加理性、克制,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造成更大的灾难。历史上许多因“穷兵黩武”而导致的悲剧,都是值得后人深思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