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的意思是什么】“顿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常用于书信、礼仪或正式场合中,表示一种非常恭敬的行礼方式。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身影。
一、
“顿首”最早源于古代的礼仪制度,是臣子对君主、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极为尊敬的跪拜礼。其动作为:身体前倾,额头触地,随后迅速抬头。这种礼仪不仅表达了极高的敬意,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等级观念的严格性。
在古代文献中,“顿首”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尊重。例如:“谨此顿首,伏惟钧鉴。”意思是“恭敬地叩头,希望您能明察”。
随着时代的发展,“顿首”逐渐从日常生活中退出,但在正式文书、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仍有保留和使用。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古代一种极为恭敬的跪拜礼,表示对上级、长辈或尊者的尊敬。 |
动作描述 | 身体前倾,额头触地,随后迅速抬头。 |
使用场合 | 古代礼仪、书信往来、文学作品中常见。 |
现代用法 | 现代较少使用,多见于正式文书或历史研究中。 |
常见表达 | “谨此顿首”、“顿首再拜”等。 |
文化背景 | 体现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与礼仪规范。 |
相关术语 | 拜、稽首、再拜、三拜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顿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和语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