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怅望原文及翻译注释】一、文章总结
《落日怅望》是唐代诗人马戴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落日时的孤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索。
本文将从原文、翻译、注释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二、内容展示
1. 原文:
> 落日怅望
> 孤云与归鸟,匹马向东州。
> 痛饮狂歌客,愁眉白发头。
> 风吹千嶂雪,雨打一江秋。
> 万里山河远,空庭夜月幽。
2. 翻译:
> 孤独的云朵和归巢的鸟儿,一同奔向东方的州郡。
> 我像一个放纵饮酒、高声歌唱的人,却满面愁容,头发已白。
> 风吹过千重山峰,带来雪花;雨水打在江面上,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 万里山河遥远,空旷的庭院中,夜色中的月亮显得格外清幽。
3. 注释:
词语 | 解释 |
孤云 | 形容孤独的云,象征诗人内心的寂寞。 |
归鸟 | 指飞回巢穴的鸟,暗示旅途或归家之意。 |
匹马 | 单人独骑,表现诗人独自一人踏上旅程。 |
东州 | 地名,指诗人要去的地方。 |
痛饮狂歌 | 表现诗人借酒消愁、放浪形骸的状态。 |
愁眉白发 | 表示诗人因忧愁而面容憔悴,年事已高。 |
千嶂雪 | 千重山峰覆盖着白雪,描绘出寒冷的景象。 |
一江秋 | 江面上泛起秋天的气息,渲染出萧瑟氛围。 |
万里山河 | 描写广阔的空间,表达人生的辽远与孤独。 |
空庭夜月 | 空荡的庭院中,夜晚的月光显得格外清冷。 |
三、总结
《落日怅望》通过描绘落日时的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岁月流逝的深刻感受。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通过翻译和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语言之美与情感之深。它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如需进一步分析诗人的风格或与其他作品的对比,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