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的意思解释】“莫须有”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宋代的历史典故,常用来形容没有事实根据、凭空捏造的指控或罪名。该词最早出现在《宋史·岳飞传》中,原文为:“狱具,狱吏问曰:‘卿何不招?’飞曰:‘天日昭昭!吾何罪?’……狱卒以铁挝击其肋,血流被面,卒不承。狱吏又曰:‘卿何不自诬?’飞曰:‘莫须有。’”这里的“莫须有”意为“也许有”,但实际是岳飞在面对无端指控时的无奈回应。
后来,“莫须有”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用来指代毫无根据的指控或冤假错案,强调其虚假性与不公正性。
“莫须有”原意为“也许有”,后引申为“凭空捏造、无中生有”的意思。它多用于批评那些没有证据却强行定罪的行为,常见于历史、文学及日常表达中,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表格说明:
| 词语 | 莫须有 |
| 拼音 | mò xū yǒu |
| 出处 | 《宋史·岳飞传》 |
| 原意 | “也许有”(表示不确定) |
| 现代含义 | 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没有证据的指控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讽刺、谴责无根据的指控或冤案 |
| 近义词 | 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
| 反义词 | 真实可靠、确凿无疑、有据可查 |
| 例句 | 他被诬陷贪污,实属莫须有。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清晰理解“莫须有”这一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场景,帮助读者在实际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