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牛衣对泣的主人公是谁】“牛衣对泣”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夫妻或亲人之间在贫困中相互安慰、共度艰难的情景。这个典故出自《汉书·王章传》,讲述了主人公王章与妻子在贫困中相依为命的故事。
一、典故概述
“牛衣对泣”最早见于《汉书·王章传》。王章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年轻时家境贫寒,靠卖牛维持生计。他与妻子生活拮据,常常吃不饱饭。有一天,王章生病卧床不起,因无钱买药,只能躺在破旧的牛衣(一种用草编的覆盖牛身的衣物)上。他的妻子看到丈夫病重,心中难过,便与他一起哭泣,两人在贫困中相拥而泣,情深意切。
后人将这段故事提炼为“牛衣对泣”,用来形容夫妻或亲人之间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深厚情感。
二、总结内容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牛衣对泣 |
出处 | 《汉书·王章传》 |
主人公 | 王章和他的妻子 |
故事背景 | 西汉时期,王章家境贫寒,靠卖牛为生 |
情节描述 | 王章病重,无钱买药,妻儿相伴而泣 |
成语含义 | 形容夫妻或亲人共度艰难时的深情厚谊 |
延伸意义 | 表达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同甘共苦的精神 |
三、结语
“牛衣对泣”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一面——即使身处困境,依然不离不弃。这个典故至今仍被人们引用,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珍惜身边的人,携手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