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绵里藏针】“绵里藏针”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柔软的棉絮中藏着锋利的针”,用来比喻外表柔和、内心却暗含锋芒或严厉的态度。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说话或做事时表面温和,实则内藏锋芒,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或批评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绵里藏针”的表达方式往往被用作一种委婉而有力的批评手段,既不显得过于直接,又能让对方感受到其中的不满或警告。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柔克刚”的智慧,也反映了语言艺术中的含蓄与深意。
成语“绵里藏针”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绵里藏针 |
拼音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有才,如玉之有瑕;人之无德,如金之有锈。故曰:‘绵里藏针,外柔内刚。’” |
含义 | 表面柔软,内里坚硬,比喻外表温和,内心却隐藏着锋芒或严厉态度。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或行为方式,带有讽刺、批评或警示意味。 |
近义词 | 外圆内方、虚张声势、口蜜腹剑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直来直去、坦率真诚 |
使用场景 | 适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批评建议等场合,强调语言的委婉与力度结合。 |
通过了解“绵里藏针”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汉语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也能在实际交流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达到既不失礼貌又能有效传达意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