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残年什么意思】“风烛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到了晚年,生命已经接近尾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老年人如同风中之烛、即将熄灭的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暮年的感慨和无奈。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风烛残年 | 比喻人到了晚年,生命将尽 | 出自《晋书·王导传》:“风烛残年,行将就木。”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达对老人年老体衰的感叹 |
二、成语详解
“风烛残年”中的“风烛”指的是风中摇曳的蜡烛,极易熄灭;“残年”则是指剩下的年岁。整个成语比喻人到晚年,身体虚弱,寿命无多,随时可能离世。它不仅描述了生理上的衰老,也带有情感上的哀伤与感慨。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叹,也可以用来劝诫人们珍惜当下,善待亲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虽已风烛残年,却仍坚持著书立说。” |
日常交流 | “你父亲年纪大了,风烛残年,要多关心他。” |
纪念活动 | “这位老者一生坎坷,如今已是风烛残年。”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暮年、迟暮、老迈、垂暮 |
反义词 | 青春、年少、壮年、风华正茂 |
五、总结
“风烛残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衰弱、生命临近终点。它不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使用时,应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过于沉重或不敬。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