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原文翻译】一、
《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述了方山子这位隐士的生平事迹。文章通过叙述方山子早年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晚年归隐山林的状态,展现了他从世俗中抽离、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选择。
全文语言简练,描写生动,既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借方山子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侠客都尊崇他。 |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 等到长大后,他改变志向,专心读书,想借此在世上有所作为,但最终没有遇到机会。 |
稍稍得志,其名益著。 | 他渐渐获得了一些名声,名气也更大了。 |
然而,方山子却始终没有被朝廷重用。 | 然而,方山子始终没有被朝廷重用。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 我被贬到黄州时,路过岐亭,正好遇见了他。 |
使酒好剑,少陵、东坡之徒也。 | 他喜欢喝酒、舞剑,是杜甫、苏轼一类的人。 |
方山子亦尝以书抵余,有“异人”之语。 | 方山子也曾写信给我,提到“异人”的话。 |
余闻其名,未见也。 | 我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一直没见过他。 |
今见之,乃与余同乡人也。 | 现在我见到他,才知道他是我的同乡人。 |
吾昔少年时,好游侠,每夜出,为盗。 | 我年轻时喜欢游侠,常常夜里出门,做小偷。 |
及长,悔而改之,遂学佛老,隐于山中。 | 等到长大后,我后悔并改正了,于是学习佛道,隐居山中。 |
吾今老矣,犹能骑马射箭,不减少年。 | 我现在年纪大了,还能骑马射箭,不比年轻人差。 |
吾虽老,志犹存也。 | 我虽然老了,但志向还在。 |
三、总结
《方山子传》不仅是一篇人物传记,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苏轼通过对方山子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方山子的形象,既是一个隐士,也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独立精神的典型人物。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或写作手法,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