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025-10-02 18:39:27

问题描述: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急到失眠,求好心人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2 18:39:27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法院作出公正裁判的重要依据。为规范证据的收集、提交与审查,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修订并发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对证据的种类、举证责任、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调整,旨在提升司法效率和公平性。

一、主要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事诉讼中的证据问题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内容分类 核心要点
证据种类 明确了八种证据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举证责任 坚持“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同时规定特殊情形下的举证责任倒置。
证据的提交 规定了举证期限、逾期提交的后果以及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情形。
证据的审查 强调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并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电子数据 明确电子数据的定义及举证要求,增强其法律效力。
证据的认定 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区分,强调法官的自由心证原则。
举证期限 一般情况下举证期限为15日,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或由法院指定。

二、重点条款解读

1. 证据种类的扩展

新增“电子数据”作为独立证据类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明确了包括电子邮件、短信、聊天记录、网页信息等在内的多种形式。

2. 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

在医疗纠纷、环境污染等特殊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减轻受害方的举证负担。

3. 电子数据的举证规则

要求提供电子数据时应说明来源、载体、存储方式等,必要时可申请法院协助提取或鉴定。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明确通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依据。

三、实际应用意义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民事审判的质量与效率,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律师、法官和当事人而言,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定,能够更好地指导诉讼行为,避免因证据问题导致败诉。

四、结语

总体来看,《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次重要完善,体现了司法改革的成果。它不仅规范了证据的使用标准,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引,有利于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备注:本文内容基于《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原文整理,结合实务经验进行总结,力求客观、准确、实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