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原文及翻译】《广陵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琴曲之一,相传为汉代嵇康所作。嵇康因反对司马氏政权,被诬陷处死,临刑前曾弹奏此曲,后人称之为“广陵散绝”。此曲音调悲壮激昂,充满悲愤与不屈之志,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总结
《广陵散》不仅是一首古琴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承载了嵇康对理想的坚持和对命运的抗争。其旋律刚烈、情感深沉,被誉为“绝世之音”。虽然原谱早已失传,但历代文人墨客对其均有研究和追忆,使得这首曲子在文化中得以延续。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序号 | 原文(部分节选) | 翻译 |
1 | 广陵散绝,天地为之变色 | 《广陵散》的演奏使天地都为之改变颜色,形容其气势磅礴 |
2 | 嵇康临刑,奏此曲以自哀 | 嵇康在被处决前,弹奏此曲来表达自己的悲哀 |
3 | 音声凄厉,如泣如诉 | 曲音凄凉,仿佛在哭泣,充满悲伤之情 |
4 | 一曲终,而人亡 | 一曲演奏完毕,嵇康也离开了人世 |
5 | 后人闻之,莫不感伤 | 后人听到此曲,无不感到悲伤 |
6 | 今虽无谱,犹可想象其风 | 虽然现在没有完整的乐谱,但仍能通过文字想象其风采 |
7 | 风骨凛然,气节不屈 | 曲中体现出一种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
8 | 声断意长,余音绕梁 | 曲音虽停,但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
三、结语
《广陵散》不仅是音乐的杰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它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坚守,一种不屈的意志。尽管原曲已失传,但它在文学、艺术乃至民族精神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我们通过文字与传说,仍能感受到那份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