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常用于强调人在面对错误、羞耻时应有的态度与行动。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文为:“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后世在引用时,逐渐演化出“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的说法,表达的是对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重视。
一、含义总结
| 词语 | 含义 | 理解 |
| 闻过 | 听到自己的过错或别人的批评 | 表示能够接受批评、正视问题 |
| 终礼 | 最终保持礼节、修养 | 表示即使面对批评,也能保持谦逊与礼貌 |
| 知耻 | 明白羞耻、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 表示对自身行为有道德认知 |
| 后勇 | 在羞耻之后勇敢面对、改正 | 表示通过自省激发勇气去改变 |
整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听到自己的过错并能保持谦逊礼节,明白羞耻后又能勇敢地改正,这才是真正的修养与成长。
二、深入理解
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的自我修养与道德提升过程。它并非单纯指“犯错后要道歉”,而是更深层次地讲:
- 闻过:不是被动接受批评,而是主动倾听、反思;
- 终礼:即便被指出错误,也不恼怒、不争辩,保持风度;
- 知耻:意识到错误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内心的羞愧;
- 后勇:在羞耻之后,鼓起勇气去改正、去行动。
这种从“听错”到“改过”的过程,体现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场景 | 应用 | 举例 |
| 工作场合 | 上级指出问题,员工虚心接受 | 比如:领导指出报告中的错误,员工认真修改 |
| 家庭关系 | 孩子犯错,父母引导而非责骂 | 比如:孩子打碎花瓶,家长耐心教育而非打骂 |
| 个人成长 | 自我反思,改进缺点 | 比如:发现自己拖延,制定计划加以改正 |
四、总结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不仅是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实现成长的重要原则。它告诉我们:
- 能听进批评是一种智慧;
- 能保持谦逊是一种修养;
- 能知耻后勇是一种力量。
只有不断反思、改正,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