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的词语意思是什么】“言不由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说话不真诚、不发自内心,表面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尤其在批评他人虚伪、不诚实的行为时非常常见。
一、词语解释
词义:
“言不由衷”指的是说话不符合自己的真实想法或内心意愿,即“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多用于形容人虚伪、不真诚。
出处:
该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其言不由衷,其心不诚。”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口是心非”的常用语。
近义词: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表里不一、虚情假意
反义词:
言为心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
二、用法与示例
| 用法 | 示例 |
| 用于批评他人虚伪 | 他的话听起来很客气,但明显是言不由衷。 |
| 描述说话不真诚 | 她虽然夸奖了我,但我感觉她言不由衷。 |
| 表达对他人不信任 | 他对我的帮助只是言不由衷,根本没诚意。 |
三、总结
“言不由衷”是一个表达不真诚、不真实的成语,常用于批评或描述他人说话与内心不一致的情况。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虚假的言语行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言不由衷 |
| 含义 | 说话不符合内心真实想法,不真诚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
| 使用场景 | 批评虚伪、不真诚的言语行为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言不由衷”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