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直丑正是什么意思】“恶直丑正”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原意是厌恶正直的人,憎恨端正的行为。后来引申为对正直、正义行为的排斥与打压,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讲原则、趋炎附势、打压正气的人或现象。
一、
“恶直丑正”字面意思是“厌恶正直,憎恨端正”,其核心含义是对正直和正义行为的敌视与排斥。在古代,这种行为往往出现在权贵阶层中,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打击那些坚持原则、敢于直言的人。
这一成语多用于批评社会中不正之风,强调正直与正义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勇于坚持道德底线,反对虚伪、奸诈的行为。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恶直 | 厌恶正直的人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对正直者的排斥 | 批评社会不正之风 |
丑正 | 憎恨端正的行为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对正义行为的否定 | 揭露虚伪风气 |
恶直丑正 | 厌恶正直,憎恨端正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不讲原则、打压正气 | 批判不正之风、倡导正义 |
三、延伸理解
“恶直丑正”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因为害怕得罪权势,而不敢说真话、做实事;也有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打压正直之人,制造不公。
因此,“恶直丑正”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勇敢发声;在面对诱惑时,要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公平。
结语
“恶直丑正”虽语义古雅,但其警示意义至今仍具现实价值。它不仅是对历史现象的总结,更是对当代人精神风貌的一种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