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枯拉朽造句】“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形容力量强大,轻而易举地摧毁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革命、改革、战争或技术进步等过程中,强大的力量迅速瓦解旧有体系或结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下面将从含义、用法、例句以及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摧枯拉朽”源自《后汉书·耿弇传》:“如摧枯拉朽,无不胜者。”意思是像折断干枯的树枝和压碎腐烂的木头一样容易,比喻力量极强,轻易击溃敌人或旧制度。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描写历史事件、社会变革、军事行动时较为常见。使用时要注意语境的正式程度,避免在日常口语中过度使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摧枯拉朽 |
| 出处 | 《后汉书·耿弇传》:“如摧枯拉朽,无不胜者。” |
| 含义 | 形容力量强大,轻易摧毁一切薄弱或腐朽的事物。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革命、战争、改革等过程中的强大破坏力。 |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名词) |
| 近义词 | 破竹之势、势如破竹、雷霆万钧 |
| 反义词 | 原地踏步、缓慢推进、举步维艰 |
| 适用场景 | 历史事件、社会变革、军事行动、技术突破等 |
| 例句 | 1. 新技术的出现犹如摧枯拉朽,迅速取代了传统行业。 2. 革命浪潮如摧枯拉朽,推翻了旧政权。 |
| 注意事项 | 避免用于日常口语,注意语境的正式性;不要与“摧心折骨”混淆。 |
三、拓展理解
虽然“摧枯拉朽”常用于正面语境,但也可以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比如在描述某种破坏性行为时,可能带有“过于猛烈”的意味。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情感倾向。
总之,“摧枯拉朽”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力量感的成语,掌握其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