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简介】《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清代乾隆皇帝主持编纂,历时十余年完成。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大量的典籍文献,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以下是对《四库全书》的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
《四库全书》共收录了约3500种古籍,总计约7.9万卷,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故称“四库”。其编纂目的是为了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同时也服务于政治宣传和思想控制。
- 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及其注释,如《诗经》《尚书》《礼记》等。
- 史部:包括各种历史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 子部:涵盖诸子百家、科技、艺术、医学等方面的书籍。
- 集部:收录历代文人的诗文集和总集。
该书在编纂过程中对部分书籍进行了删改或禁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政策和统治思想。
二、表格归纳
项目 | 内容说明 |
名称 | 四库全书 |
编纂时间 | 清代乾隆年间(1773年—1782年) |
主持人 | 乾隆皇帝 |
编纂目的 | 整理和保存古代典籍,强化文化统一与思想控制 |
收录数量 | 约3500种古籍,总计7.9万卷 |
分类结构 | 经、史、子、集四部 |
特点 | 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部分书籍被删改或禁毁 |
影响 | 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但亦反映封建统治思想 |
当前状况 | 原稿已毁,现存版本为影印本或复刻本 |
三、结语
《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也体现了当时的政治意图与文化导向。尽管其编纂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