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及原文翻译】一、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年幼子女的怜爱与无奈。诗中通过描绘月夜下的孤独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出处、作者、原文及翻译的整理,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和理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出处 | 《月夜忆舍弟》 |
作者 | 杜甫(唐代) |
原文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翻译 | 戍鼓声断了行人,边塞的秋天只有一声孤雁鸣叫。 露水从今晚开始变白,月亮却依旧照着故乡。 有兄弟却都离散,没有家可以询问生死。 寄出的书信长久无法送达,更何况战争还没有停止。 远望心疼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思念长安。 |
三、简要解析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句,情感细腻,富有画面感。杜甫在战乱中思念亲人,尤其是年幼的儿女,他们尚不知晓何为“长安”,也不懂为何要“忆”。这种无知与纯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此诗虽短,但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杜甫思乡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