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释义及出处】“崇山峻岭”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高大险峻的山峰连绵不绝的景象。这个词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色彩,也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或比喻艰难险阻的环境。以下是对“崇山峻岭”的释义及其出处的总结。
一、释义
词语 | 释义 |
崇山峻岭 | 指高大而险峻的山岭,形容山势雄伟、连绵不断。多用于描写自然风光或比喻困难重重的环境。 |
该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崇山”指高大的山,“峻岭”指陡峭的山岭。两者结合,形象地描绘出山峦叠嶂、气势磅礴的景象。
二、出处
出处 | 内容摘录 | 说明 |
《晋书·王羲之传》 | “崇山峻岭,幽谷深涧。” | 这是最早出现“崇山峻岭”的文献之一,描述的是山川壮丽的景色。 |
《水浒传》 | “只见那山势峥嵘,崇山峻岭,云雾缭绕。” | 在古典小说中,“崇山峻岭”被用来渲染环境氛围,增强画面感。 |
现代文学作品 | 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均有类似用法 | 表现自然景观或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
从古至今,“崇山峻岭”一直被广泛使用,既可用于写景,也可用于抒情或比喻人生之路的坎坷与挑战。
三、常见用法与语境
1. 描写自然风光:如“我们站在山顶,俯瞰崇山峻岭,心中充满敬畏。”
2. 比喻困难重重:如“创业之路犹如崇山峻岭,充满挑战。”
3. 文学修辞:在诗词、散文中常用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四、总结
“崇山峻岭”是一个富有意境的成语,既有具体的自然景观描写,也有抽象的人生寓意。其出处可追溯至古代典籍,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无论是作为风景描写,还是作为人生隐喻,它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它的释义与出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汉语中的独特地位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