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乐善好施什么意思】“乐善好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喜欢做善事、乐于帮助他人,并且愿意慷慨地给予别人帮助或财物。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善良本性,也反映了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乐善好施 |
拼音 | lè shàn hào shī |
含义 | 喜欢做善事,乐于施舍别人,形容人热心助人、富有同情心。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夫仁者,爱也;义者,宜也;礼者,体也;智者,知也;信者,诚也。……故君子乐善好施,不以贫贱而改志。” |
近义词 | 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慷慨大方 |
反义词 | 恩将仇报、吝啬小气、冷酷无情 |
二、词语用法
“乐善好施”多用于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特征,常见于书面语中,也可用于口语表达。例如:
- 他从小乐善好施,经常帮助邻居。
- 这位企业家乐善好施,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
在使用时,通常搭配“的人”、“的行为”等结构,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正面评价。
三、词语意义与现实应用
“乐善好施”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肯定,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鼓励人们乐善好施,有助于营造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无论是捐款、志愿服务,还是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帮助,都是“乐善好施”的具体表现。
同时,这一词语也提醒我们,善良和慷慨是值得推崇的美德,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感与社会的认可。
四、总结
“乐善好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乐于行善、乐于帮助他人的人。它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善良本质,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