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以数谏故】一、
“扶苏以数谏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讲述了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多次进谏而引发的悲剧结局。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性格刚直,敢于直言,常因反对秦始皇的一些暴政或决策而遭到贬谪。最终,他在秦始皇去世后被赵高与李斯合谋逼死,成为秦朝早期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秦始皇晚年对权力的极度掌控,也揭示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复杂斗争。扶苏的死,标志着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进一步分裂,也为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埋下了伏笔。
二、关键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人物 | 扶苏(秦始皇长子)、秦始皇、赵高、李斯 |
背景 | 秦始皇晚年,统治日趋严苛,扶苏屡次进谏 |
原因 | 扶苏因多次劝谏秦始皇,被认为“不孝”,遭贬谪 |
结局 | 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假传圣旨逼死扶苏 |
影响 | 扶苏之死加剧了秦朝内部矛盾,为秦亡埋下隐患 |
意义 | 反映秦朝政治体制的专制与腐败,体现忠臣难容的悲剧 |
三、延伸思考
扶苏之死并非偶然,而是秦始皇晚年政治环境下的必然结果。他虽有仁德之心,但面对的是一个不容异议的帝国。他的悲剧也反映出古代中国“忠言逆耳”的传统困境——忠诚与智慧往往难以在高压统治下共存。
此外,赵高与李斯的合谋,体现了权臣之间的勾结与权力斗争,这种现象在后世王朝中屡见不鲜,成为历史发展的常见模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扶苏的历史评价或秦朝政治结构,可继续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