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败毒散的组成功效与主治】清瘟败毒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邪引起的高热、烦躁、口渴、神昏等症。该方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重症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肺炎等。
一、组成成分
清瘟败毒散由多种中药组成,各药配伍精当,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清热解毒之效。其主要组成如下:
| 药物名称 | 性味归经 | 功效 | 用量(g) |
| 生石膏 | 辛、甘,大寒 |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30-60 |
| 知母 | 苦、甘,寒 |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12-18 |
| 玄参 | 咸、苦,寒 |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 15-30 |
| 石膏 | 辛、甘,大寒 | 同上 | 30-60 |
| 犀角 | 辛、咸,寒 | 凉血解毒,清心安神 | 3-6(现多以水牛角代用) |
| 生地黄 | 甘、苦,寒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15-30 |
| 黄连 | 苦,寒 | 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 9-15 |
| 黄芩 | 苦,寒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9-15 |
| 栀子 | 苦,寒 |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 9-15 |
| 连翘 | 苦,微寒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9-15 |
| 银花 | 甘,寒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15-30 |
| 丹皮 | 苦、辛,微寒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 9-15 |
| 大青叶 | 苦,寒 |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15-30 |
| 薄荷 | 辛,凉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 6-9 |
> 注:犀角现已禁用,临床多以水牛角替代;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调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二、功效与主治
清瘟败毒散以“清热解毒”为核心,适用于热毒炽盛、气血两燔的证候,常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中。其主要功效包括:
-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不退、口干舌燥、烦躁不安。
- 凉血解毒:适用于热入血分,出现神昏、谵语、斑疹等症状。
- 养阴生津:缓解因热伤津液所致的口渴、便秘等症。
主治疾病包括: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中毒性肺炎
- 重症感冒
- 热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疡
- 高热惊厥、神志异常等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本方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损伤阳气。
2.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不可盲目使用。
3. 若患者出现便溏、畏寒等阳虚症状,应慎用或配合温阳药物使用。
4.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总结
清瘟败毒散作为中医治疗热毒病症的重要方剂,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功效,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中的重症感染性疾病。其组方严谨,配伍合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在临床使用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确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