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耳提面命有什么典故】“耳提面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长辈对晚辈的恳切教导或叮嘱。这个成语不仅富有文化底蕴,还蕴含着深刻的人际关系和教育意义。下面我们从出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典故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成语出处
“耳提面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抑》:
>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我言耄,尔言不善,汝则莫逃。命我诸父,令汝小子,无背尔祖,无辱尔父。”
后世在引用时,将“耳提面命”作为成语使用,意指长辈亲自在耳边提醒、当面教导,语重心长。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字面意思 | 耳朵被提到,面孔面对面,形容亲耳听到、当面教诲 |
引申义 | 形容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教诲、关心与叮嘱 |
情感色彩 | 正面、尊重、关爱 |
三、成语用法
- 适用对象: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导,也可用于老师对学生。
- 使用场景:正式场合、书面表达中较为常见,口语中较少使用。
- 例句:
- 父亲当年耳提面命,教导我要诚实做人。
- 老师耳提面命,让我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四、相关典故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简述 |
《诗经·大雅·抑》 | 《诗经》 | 古代诗歌中记载了君主对臣子的训诫,后演变为“耳提面命”的典故 |
周公训子 | 《论语》等文献 | 周公曾亲自教导儿子,体现了父亲对子女的深切期望 |
诸葛亮教子 | 《三国志》 | 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严格要求,也体现“耳提面命”的精神 |
五、总结
“耳提面命”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重视家庭教育的精神体现。它强调的是面对面、直接的交流方式,体现出一种深厚的情感和责任感。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耳提面命”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成语 | 耳提面命 |
出处 | 《诗经·大雅·抑》 |
含义 | 长辈亲耳教导、当面叮嘱 |
用法 |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
情感 | 正面、尊重、关爱 |
典故 | 周公、诸葛亮等人物故事 |
通过了解“耳提面命”的来源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那些真诚的教导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