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的故事】“汗牛充栋”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书籍极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藏书的描述,反映了当时文化繁荣与知识积累的景象。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也展现了古代社会对文化的重视。
一、故事来源
“汗牛充栋”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今之世,为士者,其言皆有本,其行皆有道,虽以文学显于世,然未尝不以道德为先。故曰:‘汗牛充栋,不如一言之重。’”这句话原本是表达文章的价值,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书籍之多。
不过,更广为人知的版本来自宋代的典故。相传有一位名叫李衡的人,他在家中大量收藏书籍,每天搬运书籍时,牛累得满身大汗,书籍堆满了整个屋子。因此,“汗牛充栋”便成了形容藏书丰富的成语。
二、成语释义
成语 | 汗牛充栋 |
拼音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释义 | 形容书籍极多,多到牛累得出汗,屋子里都堆满了。 |
出处 | 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等文献中均有提及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书籍或物品非常多 |
近义词 | 书山书海、浩如烟海、堆积如山 |
反义词 |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
三、故事寓意
“汗牛充栋”的故事不仅说明了古代藏书之盛,也反映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尊重。在那个信息传播缓慢的时代,书籍是智慧的象征,拥有大量书籍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思想与智慧。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汗牛充栋”常用来形容图书馆、书店、电子资料库等地方的书籍或资料数量庞大。例如:
- “这家图书馆藏书汗牛充栋,几乎可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 “他家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真是汗牛充栋。”
五、总结
“汗牛充栋”不仅是对书籍数量的描述,更是对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赞美。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要珍惜每一份智慧的结晶,并不断积累与分享。
总结:
“汗牛充栋”源于古代对藏书的描写,形容书籍极多,常用于强调知识的丰富与文化的深厚。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知识的敬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