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出自】“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没有战乱和压迫的理想世界,后人将其称为“世外桃源”,用来比喻理想中的安乐之地或远离尘嚣的净土。
一、
“世外桃源”最早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描写理想化社会的寓言式散文。文中讲述了一位渔夫在桃花林中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那里的人们生活安逸、和谐,没有外界的纷争与苦难。这种理想化的描述,使“世外桃源”成为人们心中对理想生活的象征。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环境优美、生活无忧、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也可引申为一种精神上的避世之境。在现代语境中,“世外桃源”不仅指地理上的隐秘之地,也常用来表达人们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出处 |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
文章背景 | 描写一位渔夫误入桃花源,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国度 |
含义 | 指理想中的安乐之地,或远离尘嚣的净土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地方;也可比喻精神上的避世之境 |
文学价值 |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和平、自由、公正社会的向往 |
延伸意义 | 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精神追求的象征 |
三、结语
“世外桃源”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处虚构之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无限憧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个词语始终提醒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追求,或许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