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是什么意思】2、原“赍是什么意思” 生成的原创内容(加表格)
“赍”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赍”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赍”的详细解释与用法总结。
一、字义解析
“赍”(jī)是一个形声字,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齐”表声。在古代,“赍”主要表示“赠送、给予、携带”之意,常用于表达送礼、赠予或携带物品的行为。
二、常见用法及例句
用法 | 含义 | 例句 |
赍送 | 赠送、馈赠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中虽未直接出现“赍”,但“千金散尽”可类比为“赍”。 |
赍粮 | 携带粮食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曰:‘此沛公之志也!’遂遣人赍书至汉中。” |
赍钱 | 赠送钱财 | 《后汉书·王符传》:“其民多赍钱帛,以奉使者。” |
赍罪 | 赠送礼物以赎罪 |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乃使人赍重宝以赂之。” |
三、古今对比
古代用法 | 现代用法 |
赍送、赍粮、赍钱 | 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现代较少使用 |
赍罪 | 现代已无此说法,通常用“赔罪”、“赎罪”等词代替 |
作为动词 | 现代汉语中基本不用作动词,仅保留为书面语 |
四、总结
“赍”字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冷门的词汇,主要用于古文阅读或文学研究中。其核心含义是“赠送、给予、携带”,尤其多用于“赍送”、“赍粮”等搭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理解古文、诗词或历史文献时,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
五、注意事项
- 在现代写作中,建议避免使用“赍”字,除非是在特定语境下需要体现古风或文言风格。
- 若需表达类似“赠送”之意,可选用“赠送”、“赠送”、“送”等更常见的词语。
- 对于学习古文的学生或爱好者,掌握“赍”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赍”虽不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明确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它,不仅有助于拓展语言知识,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