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南郭的书生,他聪明好学,但性格有些懒散。他常常觉得自己不需要太努力也能过得不错,于是便常常偷懒、逃避责任。
有一天,南郭先生在山中散步时,遇到了一只狼。那是一只体型庞大、眼神凶狠的野狼,正蹲伏在一块岩石旁,似乎在等待什么。
南郭先生吓得一动不敢动,心里暗暗叫苦:“完了,我今天要死在这里了!”可就在他准备逃跑的时候,狼却缓缓地站起身来,竟然没有扑向他,反而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
“你……你为什么不吃我?”南郭先生结结巴巴地问。
狼低下了头,声音沙哑地说:“我不是来吃你的。我只是想问问你,为什么人类总是害怕我们?”
南郭先生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他只是觉得狼是坏的,是危险的,是应该被猎杀的。
“因为……因为你们是野兽,会伤害人。”他结结巴巴地说。
狼叹了口气:“可我们也是为了生存。我们也有家庭,也有孩子。我们不是天生就邪恶的。”
南郭先生沉默了。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狼的认识可能并不全面。他一直以为狼是凶残的象征,却从未真正了解它们的处境。
从那天起,南郭先生开始改变。他不再一味地害怕狼,而是尝试去理解它们。他开始研究狼的生活习性,甚至在山中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观察点,记录狼的行为。
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片山林里的狼越来越少,而南郭先生却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他不仅写出了关于狼的书,还帮助村民与狼建立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后来,有人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怎么敢和狼说话?”
南郭先生笑着说:“因为我终于明白,有时候,最可怕的不是狼,而是我们自己的偏见。”
这个故事传了很久很久,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个寓言: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轻易下定论。有时候,看似可怕的敌人,也许只是需要被理解的朋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