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肠荡气什么意思】“回肠荡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音乐、戏剧等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深深打动人心,使人情绪激动、难以平静。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或艺术评论中,强调作品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
一、
“回肠荡气”原意是形容内心极度震动,仿佛连肠胃都被撼动。后来引申为对文艺作品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高度评价。它不仅表示作品内容深刻,还能引发听众或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使用时,通常用来赞美某部作品的感人程度,如一部电影、一首诗、一段音乐等,能够让人情绪起伏、难以忘怀。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回肠荡气 |
拼音 | huí cháng dàng qì |
出处 | 《汉书·扬雄传》:“其辞渊深而典雅,其义博大而精微,其情真挚而感人,故能回肠荡气。” |
释义 | 形容作品情感强烈,能深深打动人心,令人情绪激动。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艺术评论中,表示作品感染力强。 |
近义词 | 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扣人心弦 |
反义词 | 平淡无味、索然无趣、毫无生气 |
示例 | 这首诗写得回肠荡气,令无数读者为之落泪。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回肠荡气”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极具情感张力的作品,但要注意语境合适,避免滥用。同时,结合具体例子来说明,能让表达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例如:
> “这部电影的情节设计非常紧凑,演员的表演也极为出色,整部影片让人回肠荡气,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回肠荡气”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更是对艺术作品高度评价的象征。了解它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情感与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