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苏轼原文】《卜算子》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原题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黄州贬谪期间的孤独心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分析。
一、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心境变化和精神追求。全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孤高自许、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整首词以“缺月挂疏桐”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接着以“漏断人初静”点明时间,进一步渲染环境的寂静;随后通过“谁见幽人独往来”引出主人公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精神状态;最后以“缥缈孤鸿影”作结,象征着作者如孤鸿般独立不群、超然物外的心境。
二、词句解析表
原文句子 | 释义 | 情感/意境 |
缺月挂疏桐 | 弯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 | 清冷、孤寂的夜晚景象 |
漏断人初静 | 更漏声停,人们刚刚安静下来 | 环境的寂静与时间的深沉 |
谁见幽人独往来 | 谁能看见隐士独自来往 | 表达孤独与高洁的自我认同 |
缥缈孤鸿影 | 飘渺如孤鸿的影子 | 象征孤独、超脱与不屈的精神 |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通过“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孤高的意境。
2. 语言简练:全词用词精炼,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清丽淡雅”的风格。
3. 情感真挚:词中虽写孤独,但并非消极,而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坚守本心的态度。
四、总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轼在人生低谷时期的作品,虽写孤独,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坚韧的精神。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心境的词作,更是一种对生命态度的表达。通过此词,我们能看到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独立人格与高洁情操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