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一蹶不振什么意思】“一蹶不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受到打击或失败后,情绪低落、无法恢复元气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在遭遇挫折后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一蹶不振 |
拼音 | yī jué bù zhèn |
含义 | 比喻遭受一次挫折后就再也无法恢复过来,情绪低落、失去斗志。 |
出处 |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虽霸天下而失人心,一蹶不振,遂亡。”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组织在失败后的状态,也可用于比喻事业、国家等。 |
近义词 | 一败涂地、灰心丧气、垂头丧气 |
反义词 | 东山再起、重振旗鼓、奋发图强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个人层面:
- 他因为考试失利,整个人一蹶不振,连饭都不想吃。
- 她在职场上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很久都没有找到新的方向。
2. 组织或团体层面:
- 公司因投资失误导致亏损,管理层一蹶不振,失去了应对危机的信心。
- 该球队在连续几场比赛中失利,球员们士气低落,一蹶不振。
3. 历史或文学作品中:
- 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一蹶不振,最终自刎乌江。
-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衰落也常被形容为“一蹶不振”。
三、总结
“一蹶不振”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在经历重大打击后难以恢复的状态。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描述团队、组织甚至国家的发展状况。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