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文言文内容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概述
《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其弟子李翊的一封回信。这封信主要围绕“文”与“道”的关系展开,表达了韩愈对古文运动的主张,强调文章应以“道”为本,内容要真实、思想要深刻,反对当时浮华空洞的文风。
韩愈在信中通过自身经历和对文学的理解,鼓励李翊坚持写作,并指出文章贵在“有物”,即要有实际内容和思想深度,而非仅仅追求辞藻华丽。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
原文 | 翻译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所得。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远处的人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听得清楚。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君子的资质并不是与别人不同,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
三、
要点 | 内容说明 |
作者 | 韩愈,唐代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
写作背景 | 回复弟子李翊关于写作的请教,阐述“文以明道”的观点 |
核心思想 | 文章应以“道”为本,内容真实,思想深刻,反对形式主义 |
写作手法 | 以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说服力,语言简练有力 |
影响意义 | 对后世古文运动有深远影响,提倡“文道合一”的文学观 |
四、结语
《答李翊书》虽篇幅不长,但内容精辟,思想深刻,体现了韩愈对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他不仅提出了“文以明道”的主张,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借助外物提升自我的方法。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弟子的鼓励,更是对当时文坛不良风气的批评,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如需进一步分析韩愈的文学主张或与其他文人的对比,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