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之鹤原文】“不舞之鹤”出自《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时人有云:‘朗朗如孤松独立;又如玉山初起,皎若秋月照人。’……或问曰:‘何以不舞?’答曰:‘吾非不能舞,乃不欲舞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问嵇康为什么不跳舞,他回答说:“我不是不能跳,而是不想跳。”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蕴含了深刻的个性与精神追求。
一、
“不舞之鹤”原指嵇康的高洁品格与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他虽才华横溢,却不屑于迎合世俗,不愿为外在形式所束缚。这种“不舞”的态度,象征着一种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
在后世,“不舞之鹤”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随大流、保持自我、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它不仅是一种行为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容止》 |
原文 | “或问曰:‘何以不舞?’答曰:‘吾非不能舞,乃不欲舞耳。’” |
含义 | 表示不随波逐流,保持自我,有独立人格 |
人物 | 嵇康 |
背景 | 晋代名士,才情出众,性格孤傲 |
精神内涵 | 超然脱俗、清高自持、不趋炎附势 |
后世意义 | 常用于形容有骨气、有操守、不随俗之人 |
文化影响 | 成为文学与文化中表达高洁人格的象征 |
三、延伸思考
“不舞之鹤”不仅是对嵇康个人性格的写照,也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追求个性解放、重视精神自由的思想潮流。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士人选择远离政治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面对各种诱惑与规训,是否还能像“不舞之鹤”一样,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判断?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