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人亡政息是什么意思

2025-09-18 23:04:13

问题描述:

人亡政息是什么意思,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23:04:13

人亡政息是什么意思】“人亡政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大学》:“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雅》曰:‘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此之谓也。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后世引申为“人亡政息”,意指当掌握权力的人去世后,其推行的政策也随之废止或改变。

一、成语解释

项目 内容
成语 人亡政息
拼音 rén wáng zhèng xī
出处 《礼记·大学》(后世引申)
释义 指当掌权者去世后,其所制定的政策也随之废除或失效。
用法 多用于形容政治制度或政策依赖于个人,缺乏稳定性。
近义词 政令不行、人走政息
反义词 政策延续、制度稳固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人亡政息”最早并非直接出现在古代经典中,而是后人根据《礼记·大学》中的思想引申而来。原句强调的是君子应以自身修养为基础,影响他人,而非依靠外在权力。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对政治现象的一种批评,指出某些政策因领导人更替而失去效力,反映出制度建设的薄弱。

三、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例子
政治评论 某地官员上任后推行新政策,但一旦离任,政策便被废止,可谓“人亡政息”。
历史分析 明朝后期,许多改革措施随着皇帝或重臣的去世而中断,体现了“人亡政息”的现象。
管理学 在企业管理中,若制度依赖于某位高管,该高管离职后企业可能陷入混乱,这也是一种“人亡政息”。

四、成语的现实意义

1.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人亡政息”提醒我们,政策不应只依赖于个别领导人的意志,而应建立在稳定的制度和法律基础上。

2. 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若权力过于集中在个人手中,一旦该人离开,政策就难以持续,容易造成治理混乱。

3. 推动法治与民主

通过法治和民主机制,可以减少“人亡政息”的现象,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五、总结

“人亡政息”不仅是一个历史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现代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注重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个人的能力或权威。只有建立在稳定制度上的政策,才能真正实现长久有效的治理。

原创内容说明:本文内容基于对“人亡政息”成语的理解与分析,结合历史背景、现实意义及使用场景进行总结,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增强可读性与实用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