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后重是什么意思】“里急后重”是一个中医术语,常用于描述某些肠道疾病或消化系统问题的症状表现。该词来源于《伤寒论》等古代医学典籍,用来描述患者在排便时的异常感觉。下面将对“里急后重”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里急后重”是中医中描述排便异常的一种症状组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 里急:指患者感到腹部有紧迫感,尤其是肛门部位,仿佛有强烈的排便欲望,但实际排便困难或排不干净。
2. 后重:指排便结束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需反复努力才能排出少量粪便,甚至伴有肛门坠胀感。
这一症状常见于一些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结肠炎、痔疮、直肠脱垂等疾病中。现代医学中,类似症状也可见于肠易激综合征(IBS)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在治疗上,中医多从清热解毒、健脾止泻、调理气机等方面入手,而西医则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抗感染、抗炎或对症治疗。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里急后重 |
英文翻译 | A feeling of urgency and tenesmus (in the rectum) |
含义 | 指排便时腹内紧迫感和排便后仍有未排尽感的症状组合 |
常见症状 | 腹部紧迫感、排便困难、排便不尽、肛门坠胀 |
常见病因 | 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结肠炎、痔疮、直肠脱垂、肠易激综合征(IBS)等 |
中医解释 | 多因湿热、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引起 |
西医解释 | 可能与肠道炎症、神经功能紊乱、器质性病变有关 |
治疗方向 | 中医:清热利湿、健脾止泻;西医:抗感染、抗炎、对症治疗 |
注意事项 | 若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 |
如您有相关症状,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