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传原文及翻译华佗的简介】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与张仲景、董奉并称“建安三神医”。他不仅精通内科、外科,还擅长针灸、按摩等疗法,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将对《华佗传》原文进行简要整理,并附上翻译和其生平简介,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古代名医。
一、华佗简介(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华佗(字元化) |
出生年代 | 约公元145年-208年 |
籍贯 | 亳州(今安徽亳州) |
职业 | 医学家、外科医生 |
特长 | 外科手术、麻醉、针灸、养生 |
著作 | 无明确著作流传,但有《青囊经》传说 |
贡献 | 开创中医外科先河,发明“麻沸散” |
结局 | 因曹操猜忌被杀 |
二、《华佗传》原文摘录
以下为《后汉书·华佗传》部分原文
>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少时曾见太丘长陈寔,因问养生之道。寔曰:‘君欲得寿乎?’佗曰:‘愿得延年耳。’寔曰:‘吾年七十,常自调养,未尝疾苦。’”
> “佗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其病在脏,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去,即愈。”
> “操患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曰:‘此近难疗,可试针。’遂刺风府,应手而愈。操欲留佗,佗曰:‘我当归乡里,以观风俗。’操曰:‘汝别去,不得复来。’佗曰:‘当为汝治病,非为利也。’”
> “操怒,收付狱,卒死。临终,佗谓狱吏曰:‘吾有《青囊经》,可以救人。’吏曰:‘吾无罪,何以言此?’佗曰:‘吾虽死,亦不朽矣。’”
三、原文翻译(节选)
-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
-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他曾在徐州一带游学,通晓多种经典。
- “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
他懂得养生之道,年纪将近一百岁时仍面色红润、精神饱满。
- “若疾发,其病在脏,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如果疾病发生在内脏,需要开刀治疗,他就让病人服用“麻沸散”,不久病人就如醉酒般昏睡过去,失去知觉,然后进行手术。
- “操患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曰:‘此近难疗,可试针。’”
曹操患有头痛症,每次发作时都会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华佗说:“这种病不容易治愈,可以试试针灸。”
- “操怒,收付狱,卒死。”
曹操大怒,将华佗关入监狱,最终华佗死于狱中。
四、总结
华佗不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更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不仅在临床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开创了中医外科的先河,发明了早期麻醉药物“麻沸散”,在当时堪称医学奇迹。尽管他的生命因政治原因而终结,但他留下的医术和思想却深深影响了后世。
通过《华佗传》的记载,我们不仅能了解他的医术高超,也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华佗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 本文内容基于《后汉书·华佗传》及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力求还原真实历史背景与人物形象,避免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与机械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