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小儿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2至6岁之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一、概述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导致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约占所有病例的80%以上。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描述 |
蛋白尿 | 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常表现为泡沫尿 |
水肿 | 最常见于眼睑、面部及下肢,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
低蛋白血症 | 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导致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
高胆固醇血症 | 血脂异常,尤其是胆固醇升高 |
食欲减退 | 由于水肿和代谢紊乱,患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 |
易感染 | 免疫功能受损,容易发生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 |
三、诊断标准
项目 | 标准 |
尿蛋白/肌酐比值 | >3.5 mg/mg(或24小时尿蛋白>40mg/kg) |
血清白蛋白 | <30 g/L |
水肿 | 明显的临床水肿表现 |
高胆固醇血症 | 血胆固醇升高,常伴随低蛋白血症 |
四、分类
类型 | 特点 |
微小病变型肾病 | 最常见,预后较好,激素治疗敏感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儿童少见,激素治疗效果差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多见于较大儿童,常伴血尿 |
继发性肾病 |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乙肝相关性肾炎等 |
五、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限制盐分摄入,适当控制水分,注意营养支持。
2. 激素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多数患儿对激素敏感。
3. 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依赖或无效的病例。
4. 对症治疗:如利尿、降压、抗凝等。
5. 预防感染:因患儿免疫力低下,需加强护理与预防。
六、预后情况
类型 | 预后 |
微小病变型 |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复发率较高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预后较差,易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预后中等,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
继发性肾病 | 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控制情况 |
七、注意事项
-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 注意饮食管理,避免高盐、高脂食物。
- 对于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副作用。
总结: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和规范随访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家长应与医生密切配合,确保患儿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