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的意思是什么】“循规蹈矩”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遵守规则、按部就班、不越雷池。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人的行为方式时,常常带有褒义或中性色彩。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循规蹈矩 |
拼音 | xún guī dǎo jǔ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能守正者,必无邪心;能循规蹈矩者,必无苟且。” |
释义 | 遵守规矩,按照常规办事,不越轨、不越界。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作风、态度等,强调有秩序、守规矩。 |
近义词 | 安分守己、遵纪守法、按部就班 |
反义词 | 为所欲为、胡作非为、标新立异 |
二、用法举例
- 他在工作中一向循规蹈矩,从不越权行事。
- 老师表扬了他循规蹈矩的学习态度。
- 这种循规蹈矩的做法虽然稳妥,但也缺乏创新。
三、适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工作场合 | 形容员工遵守公司制度,按流程办事。 |
教育环境 | 描述学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
日常生活 | 表示某人做事有条理,不乱来。 |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影响含义:在某些情况下,“循规蹈矩”可能带有轻微的贬义,暗示过于保守、缺乏灵活性。
2. 搭配得当: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方式,不宜直接修饰事物或抽象概念。
3. 避免滥用:若频繁使用,可能让语言显得单调,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更贴切的表达。
五、总结
“循规蹈矩”是一个具有明确规范性和秩序感的成语,适用于描述那些遵循规则、按部就班的人或行为。它既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中性的,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运用,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