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肱怎么解释】“股肱”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重要的、关键的人员或事物。它在古代多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重要大臣,后引申为对重要人物或关键部分的尊称。
一、
“股肱”原意是人体的腿部和手臂,因这两部分在身体中起着支撑和行动的作用,因此被引申为“得力助手”或“重要支柱”。在古代政治语境中,“股肱之臣”指的是皇帝身边的重臣,承担着辅政、治国的重要职责。现代使用中,“股肱”也常用于比喻企业、团队中的核心成员或关键部门。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股肱 |
拼音 | gǔ gōng |
基本含义 | 1. 古代指人体的腿和臂,象征支撑与力量。 2. 引申为得力助手、重要支柱。 3. 在古代政治中,指皇帝身边的重臣,如“股肱之臣”。 |
出处 | 《尚书·益稷》:“股肱惟人,良士惟城。” |
现代用法 | 1. 比喻企业、组织中的核心成员。 2. 用于形容某物或某人在整体中起关键作用。 |
近义词 | 得力助手、重要支柱、核心力量 |
反义词 | 无关紧要、次要人物、边缘角色 |
三、延伸理解
“股肱”一词虽然来源于人体部位,但在文化语境中已超越了字面意义,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股肱之臣”往往代表着忠诚、智慧和能力的结合,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现代职场或管理语境中,“股肱”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团队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比如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等。这种用法既保留了传统词汇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其新的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肱”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对重要人物和关键角色的高度认可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