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上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常用来形容两个人心灵相通、默契十足。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完整出处以及前一句是什么。
一、
“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全诗为: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后两句,而“心有灵犀一点通”并非原诗中的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诗意引申而来,常被误认为是该诗的名句。
不过,在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有一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而“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有时与“一寸相思一寸灰”等诗句并列使用,形成一种情感表达的延续。
因此,严格来说,“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上一句并没有明确的古文出处,但在现代语境中,人们常用“一寸相思一寸灰”作为其前一句,以表达深情与思念。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心有灵犀一点通 |
| 出处 | 原诗为李商隐《无题》,但“心有灵犀一点通”并非原句 |
| 上一句(常见说法) | 一寸相思一寸灰 |
| 作者 | 非原句,为后人引用或演变 |
| 意义 | 形容两人心意相通、默契十足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表达情侣、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 |
三、结语
“心有灵犀一点通”虽非古诗原句,但在现代文化中已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它承载着人们对情感共鸣的美好向往。在文学创作或日常交流中,若想表达这种默契,可以结合“一寸相思一寸灰”来增强情感层次,使语言更加丰富、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