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原文及注释】“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忍辱负重、最终复国的故事。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的精神。
一、原文节选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
> 其后五年,越饥,大夫种请籴粟于吴,吴不与。……
> 越王勾践于是乃饰宝剑,使人献于吴王。吴王大悦,置酒于章台之上,群臣皆贺。……
> 勾践自苦身,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居不重席,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钟鼓。……
> 三年,勾践使大夫种厚币以事吴太宰嚭,令其言于吴王曰:“越国为小邦,不敢有兵,愿以身事君。”吴王许之。……
二、注释说明
原文 | 注释 |
“勾践之困会稽也” | 勾践被吴国打败后被困在会稽山。 |
“吾终于此乎?” | 勾践感叹自己是否就此结束一生。 |
“越饥,大夫种请籴粟于吴” | 越国遭遇饥荒,大夫文种请求向吴国购买粮食。 |
“吴不与” | 吴国没有答应。 |
“勾践自苦身” | 勾践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 |
“食不重味,衣不重采” | 饮食不追求味道,衣服不追求华丽。 |
“居不重席” | 居住时不用双重的席子,表示简朴。 |
“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钟鼓” | 不看美女,不听音乐,专心修养。 |
“三年,勾践使大夫种厚币以事吴太宰嚭” | 三年后,勾践派文种带着厚礼去巴结吴国的太宰嚭。 |
“令其言于吴王曰:‘越国为小邦,不敢有兵,愿以身事君’” | 让太宰嚭对吴王说:“越国是小国,不敢有兵,愿意亲自侍奉您。” |
三、总结
“卧薪尝胆”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勾践在失败后的坚韧与隐忍,以及为了复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这个成语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坚持、在挫折中奋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出处 |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 |
含义 |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精神内涵 | 忍辱负重、坚持不懈、志在必得 |
现实意义 | 激励人在困难中不放弃,积极进取 |
通过了解“卧薪尝胆”的原文和注释,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也能从中汲取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