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仄起平收

2025-07-30 06:37:47

问题描述:

仄起平收,真的熬不住了,求给个答案!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06:37:47

仄起平收】“仄起平收”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格律规则,尤其在近体诗(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中被广泛运用。它指的是诗句的首字应为仄声,末字应为平声。这一规则不仅体现了汉语声调的节奏美,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以下是对“仄起平收”规则的总结与分析:

一、基本概念

术语 含义
仄起 诗句的第一个字使用仄声(即第三、四声)
平收 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使用平声(即第一、二声)

二、适用范围

“仄起平收”主要适用于:

- 五言绝句

- 七言绝句

- 五言律诗

- 七言律诗

这些诗体对平仄要求较为严格,而“仄起平收”是其中一种常见格式。

三、示例分析

1. 五言绝句(仄起平收)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第一句“白”为仄声,末字“尽”为仄声 → 不符合“仄起平收”

- 第二句“黄”为平声,末字“流”为平声 → 不符合

- 第三句“欲”为仄声,末字“目”为仄声 → 不符合

- 第四句“更”为仄声,末字“楼”为平声 → 符合“仄起平收”

说明:并非所有诗句都严格遵循“仄起平收”,但整体结构中常有部分诗句符合该规则。

2. 七言绝句(仄起平收)

《春望》 -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第一句“国”为仄声,末字“在”为仄声 → 不符合

- 第二句“城”为平声,末字“深”为平声 → 不符合

- 第三句“感”为仄声,末字“泪”为仄声 → 不符合

- 第四句“恨”为仄声,末字“心”为平声 → 符合“仄起平收”

四、实际应用建议

建议 说明
选择合适的词语 在创作时,注意首字选用仄声字,末字选用平声字
注意对仗工整 仄起平收常用于律诗,需注意上下句之间的对仗
可灵活变通 虽然“仄起平收”是常见规则,但并非绝对,可根据意境调整

五、总结

“仄起平收”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格律规范之一,体现了汉语语言的声调之美与节奏感。掌握这一规则,有助于提升诗词创作的艺术性与规范性。虽然现代人写作时不一定完全遵循,但在学习古典诗词或进行仿古创作时,了解并运用“仄起平收”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搭配仄声与平声字,可以使诗句更加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与美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