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什么意思】“层林尽染”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绘秋天的景色。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便是“层林尽染”的意境体现。
一、
“层林尽染”原意是指层层叠叠的树林被秋霜染成了红色,形容秋天山林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景象。现在多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致,呈现出浓烈、鲜明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氛围或情绪达到高潮。
这个词语不仅用于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常被引申为对某种现象或情感的强烈表达。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层林尽染”来形容一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或者一个人的情感达到顶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层林尽染 |
拼音 | céng lín jìn rǎn |
出处 | 唐代杜牧《山行》 |
原意 | 层层树林都被秋霜染成红色,形容秋日山林的美丽景色 |
引申义 | 比喻事物发展到极致,色彩浓烈、状态鲜明 |
使用场景 | 自然景观描写、文学作品、情感表达等 |
近义词 | 秋色斑斓、万山红遍、五彩缤纷 |
反义词 | 一望无际、平淡无奇、单调乏味 |
示例句子 | 1. 秋天来了,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2. 他的一生如同层林尽染,充满激情与色彩。 |
三、小结
“层林尽染”不仅是一个优美的自然描写词汇,更是一种富有诗意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这个成语,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