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的成语意思】“一丘之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同一类人或同一群体中的成员,往往带有贬义。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典故,用来比喻彼此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同一类人。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一丘之貉 |
拼音 | yī qiū zhī hé |
出处 | 《汉书·杨恽传》:“今子知其一,未知其二;以吾言为不足信,而欲以所见为是,此一丘之貉也。” |
字面意思 | “一丘”指一个山丘,“貉”是一种动物,类似狐狸。整句意思是说,同一座山丘里的貉,彼此相似,没有差别。 |
引申含义 | 比喻同类的人或事物,彼此之间差别不大,常常一起出现,多含贬义。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些人或群体,表示他们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坏人或不值得信任的人。 |
二、成语用法举例
1. 例句1:
“这帮人整天在一起,简直是一丘之貉,谁也不比谁强。”
2. 例句2:
“他和那个骗子是一丘之貉,都是为了钱不择手段。”
3. 例句3:
“虽然两人性格不同,但他们在做坏事时却是一丘之貉。”
三、成语与近义词/反义词对比
类别 | 成语 | 说明 |
近义词 | 一模一样、同流合污、狼狈为奸 | 表示行为或性质相似 |
反义词 | 天壤之别、截然不同、泾渭分明 | 表示差异很大 |
四、使用注意事项
- 语气较重:该成语通常带有强烈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他人。
- 适用对象:多用于描述人或群体,较少用于事物。
- 感情色彩:偏向负面,表达对某种现象或人群的不满或批评。
五、总结
“一丘之貉”是一个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行为、目的或本质上有相似之处的人或群体。它不仅体现了汉语文化的智慧,也在日常交流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批判性。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增强语言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