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设置规定】在矿井安全管理体系中,避难硐室作为应急救援的重要设施,承担着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作用。为规范避难硐室的设置与管理,确保其在突发事故中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设置规定。以下是对《避难硐室设置规定》的总结,并结合实际要求以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避难硐室设置的基本原则
1. 安全性优先:避难硐室应设在通风良好、不易受灾害影响的区域。
2. 实用性原则:避难硐室应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如氧气供应、食品饮水、通讯设备等。
3. 可操作性:避难硐室应易于进入和撤离,标识清晰,便于识别。
4. 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质量达标。
二、避难硐室设置的主要内容
项目 | 内容说明 |
设置位置 | 应设在井下主要巷道、采区或工作面附近,且远离危险源;优先考虑主运输巷道或避灾路线沿线。 |
结构要求 | 避难硐室应为独立封闭空间,具备防爆、防水、防火功能;墙体、顶板应坚固耐久。 |
通风系统 | 必须配备独立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
氧气供给 | 应配备压缩氧气瓶或制氧装置,满足至少96小时的供氧需求。 |
食品与饮水 | 应储备足够的食品和饮用水,保证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
通讯设备 | 配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确保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联系。 |
照明与标识 | 室内应有照明设备,并设有明显标识,标明避难硐室位置及使用方法。 |
应急工具 | 包括急救箱、灭火器、防护面具等应急物资,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基本应对能力。 |
维护管理 | 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可用,建立台账记录,明确责任人。 |
三、避难硐室的管理与使用要求
1. 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避难硐室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 避难硐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严禁堆放杂物。
3. 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反应能力和避难技能。
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避难硐室在关键时刻能发挥最大作用。
四、总结
避难硐室是矿井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与管理直接影响到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可以有效提升矿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相关单位应高度重视避难硐室的建设和日常管理,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以上内容基于《避难硐室设置规定》整理而成,旨在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