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古诗】《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属于其早期作品之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开故乡、乘舟远行时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开阔,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一、诗歌
《渡荆门送别》全诗如下: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离开荆门(今湖北宜昌一带),前往楚地游览的情景。诗中通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则运用比喻,描绘了月光如镜、云雾似楼的奇幻画面;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二、诗歌结构分析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
体裁 | 五言律诗 |
创作背景 | 诗人离开家乡,乘舟前往楚地游历,途中写下此诗 |
主题思想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人生旅程的感慨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情感表达 | 前半部分写景壮阔,后半部分抒情深沉,情感由景入情,层层递进 |
三、诗歌赏析要点
1. 意象鲜明:诗中“山”、“江”、“月”、“云”等自然意象构成一幅壮丽画卷,增强了画面感。
2. 对比手法:前两联写景宏大,后两联转入内心情感,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主题。
3. 拟人手法:“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将故乡之水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感染力。
4. 语言简练:全诗仅20字,却意境深远,体现李白诗歌“清水出芙蓉”的艺术风格。
四、总结
《渡荆门送别》虽为一首短诗,但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李白早期诗歌的风貌。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在唐诗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