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垂千古出处于哪里】“名垂千古”是一个常用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名声、事迹或成就被后人长久铭记,流传于世。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古人对历史和荣誉的重视。那么,“名垂千古”究竟出自何处?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出处
“名垂千古”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其行也足以范世,其言也足以明道,其功也足以济物,其名也足以垂千秋。”
其中“名也足以垂千秋”是“名垂千古”的雏形,后来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常用的“名垂千古”。
另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有类似表达:“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援以旧恩而隆显,伏波虽老,犹能立功,名垂千古。”
二、含义
“名垂千古”意为:人的名声、功绩、品德等能够流传千年,被后人所铭记。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如英雄、伟人、学者等。
三、用法与例句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常出现在文章、演讲、评述中。
- 例句:
- 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事迹将名垂千古。
-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名垂千古。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名垂千古”的关系 |
流芳百世 | 声名流传后世,受人称颂 | 含义相近,强调声誉流传 |
青史留名 | 在史书中留下名字,被人记住 | 与“名垂千古”意思相似 |
万古流芳 | 名声流传久远,永不磨灭 | 强调时间的长久性 |
五、总结
“名垂千古”源于古代文献,表达了对杰出人物的崇高评价。它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一种肯定。通过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名垂千古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三国志·诸葛亮传》 |
含义 | 名声、功绩流传千年,被后人铭记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赞美历史人物 |
近义词 | 流芳百世、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
文化意义 | 体现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推崇,反映中华文化中的荣誉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