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什么意思】“涸辙之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意是说在干涸的车辙中的一条小鱼,比喻处于困境、急需帮助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危难之中,迫切需要援助。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涸辙之鲋 |
出处 | 《庄子·大宗师》 |
原意 | 干涸车辙中的小鱼,比喻处境艰难、急需帮助的人 |
引申义 | 在困境中求救,渴望得到帮助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处于危难之中,希望获得救助或支持 |
情感色彩 | 悲哀、无奈、求助 |
二、详细解释
“涸辙之鲋”最早出现在《庄子·大宗师》中,原文如下:
>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闻之,今有人,有少而无父,长而无母,老而无子,此其状,可谓悲矣。夫以天下为事,而不以一人之身忧,亦可谓不仁矣。吾将南游于吴越之野,无舟而渡,无车而行,无衣而寒,无食而饱,此其状,可谓困矣。夫以天下为事,而不以一人之身忧,亦可谓不仁矣。’”
虽然这段文字并非直接使用“涸辙之鲋”,但后人常将“涸辙之鲋”引申为庄子借鱼喻人的典故,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冷漠的批评。
在现代汉语中,“涸辙之鲋”多用于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外界的帮助和支持。它带有一种悲悯和无奈的情绪,强调在绝境中寻求援助的重要性。
三、使用示例
1. 他现在就像涸辙之鲋,急需朋友伸出援手。
2. 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员工们如同涸辙之鲋,等待转机。
3. 面对这场灾难,政府必须像救涸辙之鲋一样,尽快提供援助。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涸辙之鲋”的关系 |
雪中送炭 | 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 与“涸辙之鲋”有相似的语境 |
焦头烂额 | 处于极度混乱和困难之中 | 与“涸辙之鲋”都表示困境 |
望梅止渴 | 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与“涸辙之鲋”不同,更偏向心理层面 |
五、结语
“涸辙之鲋”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提醒我们在他人陷入困境时,应多一份关怀与帮助,而不是漠视或冷漠。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提供支持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