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是什么意思】“树倒猢狲散”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当一个强大的靠山或领导者失去权力、地位或生命后,依附于他的人便会四散逃离,不再有依靠。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社会中依赖性强的群体在核心力量消失后的混乱与离散状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树 | 指靠山、权威或领导者 |
倒 | 倒下、失去支撑 |
猢狲 | 一种猴子,比喻依附于强者的弱者 |
散 | 分散、逃散 |
整体意思是:大树倒下后,依附在树上的猴子们也纷纷逃散,象征着失去依靠后人群的离散。
二、成语来源
“树倒猢狲散”最早出自元代杂剧《朱砂痣》:“树倒猢狲散,人亡财亦空。”后来广泛用于民间和文学作品中,形容组织或团体在失去领导核心后的瓦解状态。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示例 |
政治领域 | 一位领导人的下台,导致其支持者纷纷离开 |
企业组织 | 公司高层变动后,员工流失严重 |
社会现象 | 一个帮派或势力被摧毁后,成员各自逃散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众叛亲离、树倾鸟散 |
反义词 | 蜂拥而至、群策群力 |
五、总结
“树倒猢狲散”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更是一种对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变化的深刻观察。它提醒我们,在依赖他人或权力时,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避免因外力的消失而陷入困境。
通过理解这一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际关系中的稳定性与脆弱性,增强独立思考和应对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