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一、
《游白水书付过》是苏轼的一篇游记散文,记录了他与儿子苏过一同游览白水山的所见所感。文章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自然山水中的闲适心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亲情的珍视。
本文通过对游历过程的描写,表达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文中不仅描绘了白水山的美景,还通过与儿子的互动,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游白水书付过 | 我和儿子苏过一起游览白水山,并写下这篇文字送给苏过 |
元丰三年十月十二日,夜,与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 元丰三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和儿子苏过一起游览白水佛迹院。 |
寺僧曰:“此山有龙潭,久旱不涸。” | 寺里的僧人说:“这座山上有龙潭,即使久旱也不会干涸。” |
于是相与杖策而往,至潭口,有大石横卧,如蹲虎。 | 于是我们拿着手杖前去,到了潭口,看到一块大石头横卧在那里,像一只蹲着的老虎。 |
水声潺潺,清冷可听。 | 水声潺潺,清脆悦耳,令人感到清凉。 |
仰视潭中,有小鱼数尾,游于石隙间。 | 抬头看潭中,有几条小鱼在石缝间游动。 |
予曰:“此水非独能养鱼,亦可为酒。” | 我说:“这水不仅适合养鱼,也可以用来酿酒。” |
子过笑曰:“然则吾当以酒酬公。” | 苏过笑着说:“那我应该用酒来回报您。” |
于是取酒共饮,醉而归。 | 于是我们取出酒来一起喝,喝醉后回家。 |
是岁九月,余自黄州徙汝州,道过南康,遂登庐山,游白水。 | 这一年九月,我从黄州调任汝州,途中经过南康,便登上庐山,游览白水。 |
虽不能尽其妙,然足以寄傲。 | 虽然不能完全领略其中的妙处,但已经足够让我心满意足。 |
三、文章特色分析
1. 语言简练自然
苏轼用词简洁,句式流畅,没有过多修饰,却能生动地描绘出白水山的景色和氛围。
2. 情景交融
文章不仅写景,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体现出“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 父子之情
苏轼与儿子苏过的互动,展现出浓厚的亲情,也反映了他对家庭生活的重视。
4. 人生哲理
在游山玩水中,苏轼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体现出他面对逆境时的乐观精神。
四、结语
《游白水书付过》虽是一篇短文,却蕴含深远。它不仅是苏轼游历白水山的记录,更是一篇体现其人格魅力与生活态度的佳作。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智慧,以及他对生活点滴的珍惜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