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如外人的下一句是什么】“悉如外人”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归隐,曰:‘吾不与俗人争利,吾愿与世外之人共处。’于是,其母曰:‘子有贤德,何不仕乎?’对曰:‘吾欲避世,不欲为外人所知。’曰:‘子虽不言,人皆知之。’曰:‘吾愿悉如外人,不求闻达。’”
这段话中,“悉如外人”是介之推表达自己不愿出仕、甘于隐居的内心独白。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都像外人一样”,即不参与世俗纷争,保持清高自持的态度。
一、总结
“悉如外人”的下一句是“不求闻达”。整句为:“吾愿悉如外人,不求闻达。”意思是:我愿意像外人一样生活,不追求名声和地位。
这体现了介之推淡泊名利、安于隐居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古代士人中一种理想化的价值观。
二、相关资料整理表
| 词语 | 出处 | 原文句子 | 含义解释 | 下一句 | 意思 |
| 悉如外人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 “吾愿悉如外人,不求闻达。” | 一切都像外人一样,不参与世俗事务 | 不求闻达 | 不追求名声和地位 |
三、延伸理解
“悉如外人”并非完全否定社会关系,而是强调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隐居山林,以避免官场的尔虞我诈,这种思想在后世也影响了文人墨客的价值观。
“不求闻达”则进一步说明了这种选择的原因: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四、结语
“悉如外人,不求闻达”不仅是一句古文中的表达,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界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非物质上的虚荣。


